Firstpost

Front matter - meta data about this piece of data key-value pairs that gives us information about this file can be written in three languages: yaml, toml, json default language for front matter is yaml What does a toml-style front matter look like? 1 2 3 4 5 +++ title = "FirstPost" date = YYYY-MM-ddTHH:mm:ss draft = true +++ versus a yaml-style front matter 1 2 3 4 5 --- title: "firstPost" date: YYYY-MM-ddTHH:mm:ss draft: true --- Create custom front matter such as

時光的彼岸 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

這本書很妙,兩名主角其一是手握《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手工藝筆記本的歸日僑生安古奈緒、另一名是太平洋另一端的加拿大作家露絲,兩人從始至終不曾見面,但透過紫色墨水的手寫記敘又彷彿是共度時光已久的親密好友。 廢柴老爸並不廢,只是當公司政策已違背正直初衷,總要破釜沈舟。世人定義的廢柴是什麼?沒有公司頭銜、薪資福利微薄、無緣高樓房產?在我看來露絲的丈夫守護韋爾敦島(Whaletown)雪松原始林反而是個愛己所擇的勇士。 十五歲的奈緒自小在加州桑尼威爾(Sunnyvale)長大,歸國日本後在當地高中面臨嚴重霸凌、家父又因失業而鬱鬱寡歡,某個暑假夏天她到曾祖母尼姑家學禪,鍛鍊超冷力。與曾祖母同住,她觀察曾祖母對周遭事物皆心存感恩、對底層人物以禮相待。難以想像一名高齡104歲,身形瘦削的曾祖母竟能有使周遭人安心的能力,還讓人不知不覺對她敞開心扉。 奈緒更在盂蘭盆節認識舅公「安古春樹一號」。這名舅公來頭不小,他是二次世界大戰當年「神風特攻隊」的軍機駕駛,受徵召前於東京的大學主修哲學與法文,奈緒從曾祖母手中得到一份軍官方審過的家書與遺囑,手邊也有一份取得來源不明,但字字真實的法文日記。 協助露絲翻譯冷凍塑膠袋裡法文手稿的人只說了這本日記有如「惡之華」,春樹一號在其中提到無法置信的軍旅經歷,從中日東北戰事調派來的殘暴長官、無從適應的哲學系學長,還有信終毅然決定從指派飛行軌道偏航墜海的自殺決定。 閱讀的過程中一度懷疑是否要繼續下去,這本書太真實,集結了人生各層次的悲傷─中年失業、環境議題、仕途瓶頸、同儕霸凌、雛妓援交、自縊未遂。但對難關視而不見實在太差勁,還好仁慈的作者給了大家越漸明朗的尾聲,更留待讀者各自揣摩『生』之意涵。

AJ的書店人生 The storied life of A.J. Fikry

顧名思義「AJ的書店人生」描寫島嶼書店經營者的一生,篇幅不長但透過書店老闆艾傑幫養女瑪雅開的十幾部書單作為章節開頭,十七八年的時間線濃縮成一本三百頁出頭的小說,故事情節完全不拖泥帶水。 由於男女主配角有的是書商、有的是出版業務、有的是英文公演老師、還有帥過頭中年作家,情節當然少不了許多享譽盛名的英美小說家/詩人作品,讓人很想擇日拜讀,好比追憶似水年華(多虧咕狗才知道原來這系列有七冊!),還有infinite jest(網路上還有人特別以此書拍閱讀習慣的影片,可見其美名昭彰)。 另外艾傑在退休生活費來源遭竊後,透過舉辦讀書會或作家見面會活絡鄰里感情並重振買市,以及用心針對不同客戶族群量身推薦書目,這些富人情味的設定讓人好羨慕艾利思島上的居民距離書店這麼近。然而,書中後半段的轉折並沒有特別賺人熱淚,不知是讀的人太冷血,或者是鋪陳來得有點突然。 故事終章,不僅出版社換上了新業務代表(人物設定非常特別),書店經營者也改由原本的大配角上場,讓人不免期待,或許有朝一日能見到續集上市?屆時務必會找來翻閱,看作家如何祭出新一波書目,以及讓人淚腺如泉湧的寶藏情節。

解憂雜貨店 The Miracles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e

人人皆有煩惱,但認真面對不會錯的。 幸平、翔太、敦也三人某次行贓後躲入一間老舊閒置的雜貨店,竟發現室內時空流逝的速度迥異於後門外的現實世界,他們收到數封署名給浪矢雜貨店的匿名信,包括為男友病況而苦的奧運練習選手、在東京追尋音樂夢的鮮魚店繼承者、不安於經商父母欠債跑路的披頭四少年樂迷、受姨婆養育之恩的酒家少女。這些人有的與耐心溫柔的雄治先生書信往來,有的陰錯陽差收到三人直白的回信。 前兩章有如各獨立的短篇案件,但隨篇章推進,漸漸發現這些主角都在雜貨店鄰近的孤兒院住過一陣子,而孤兒院創辦者更曾與雄治有過一段不為人曉的往日情。 與常見諮商方式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帶入了雄治有神奇能力得知33年後諮商人對於當時建議的回饋。而乍似與浪矢家族交集平行的三人,最後也誤打誤撞地收到測試用白紙細膩真摯的回函。 1 藤川博如果當初留在父母身邊,一家人的命運是否大不同? 2 富熱忱卻遍尋不著伯樂的追夢人–如果放棄回東京,是否有機會逃過火險? 3 奧運培訓種子選手–若當初坦承面對自己逃避練習的心態,也許不需要把時間用在堅持上? 與其稱之為推理小說,個人更認為這是本療癒系作品,探討人性取捨以及面對難題時做出抉擇的歷程。東野圭吾的文字平實卻句句簡潔能帶給人諸多反思。

複眼人 The man with the compound eyes

有多久沒有讀過非翻譯類的華文小說了,「複眼人」揉合了一點自然奇幻、一點海洋環境議題、更有臺灣原住民文化與社會時事,初讀小說首幾章,即有一種想要借閱所有附近圖書館此作家著作的衝動。作家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的彷彿真實存在於你我周遭,刻畫濱海與山林的秀致讓人迫不及待一訪花東,對瓦憂瓦憂島文化、語言與風俗習慣的設定更像個不折不扣的人類學家。 我很喜歡哈凡敘述從臺北河堤遷居花蓮按摩店,重回陌生阿美族居住地的經歷,也很喜歡布農獵人高手之子達赫遭斷言不適合獵山豬,改鑽研山林研究,最後返鄉兼職搜救隊/計程車司機/森林教堂協力的故事線,另外大學文學女教授阿莉思因夫與子失蹤,自困海中房屋,她與瓦憂瓦憂島的優秀次子阿特烈在山上獵舍發展的友誼令人動容。 我更喜歡德國工程師薄達夫描述TBM隧道工程如何艱鉅—不論是鑿開擁有數十皺摺、含水豐沛古老磐岩,或是面對崇敬山脈的強硬務實,以及莎拉自述海洋學術研究不比十五歲以前的海洋實務經歷,還有莎拉的父親阿蒙森如何因目睹年幼海豹屠殺歷程,在天命之年毅然放棄獵鯨漁業,轉而投身海洋生態保育運動。 有機會的話,我想推薦這本書給任何社會人士與大學生,這是本感動人心的動保書,刻畫入裡的跨族群交流故事,張力十足的親子與愛情課題,也娓娓道出現下時代不可忽視的環境議題。 (讓塑膠吸管與塑膠瓶罐從你我周遭絕跡吧!)

刻意練習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本書一再強調心智表徵的建立是透過不斷練習試誤,修正後再試一次,而精細的心智表徵則是頂尖與優秀之間的差別。 練習不只是天真的埋頭苦練,作者提到目標練習法有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講求專注、需要意見回饋、且要求跨出舒適圈。最常見的例子在於體能活動,身體心血管肌肉系統在承載過多負荷後,為重建恆定性而增強體力。 其次,「天賦」「神童」並非一蹴可幾,即使嫩枝效應—年幼可塑性高,但刻意練習並非發揮既有潛能,更著重打造潛能,達成以往認為無法做到的事。 磨練技能、改善心智表徵的過程有如普通人蓋著通往專家之道的樓梯,透過目標練習加強技能並強化心智表徵。而練習方法重在找個好老師、專注與投入。好的老師能協助發展、監控並修正學生個人的心智表徵,而練習時千萬要專注在技巧上,分心神遊不僅浪費時間,也等同沒有進步。 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運資源可覓得良師,作者更舉出富蘭克林學寫作的練習方針,他藉由不斷改善練習策略與設計新方法,也能突破瓶頸,並發展高度心智表徵。 「學貴有恆」,作者更進一步提到意志力並非科學證明通用,而且深受情境影響,有人音樂之路堅持不懈但學了一個月舞蹈就中斷,也有人長期進行運動訓練卻對鋼琴課程中途而廢。 動機是持續不懈的重要原因—我們只需一個持續的理由、一個停止的理由。每天撥出固定時間(不要太多,建議一小時)並降低可能干擾的因素。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摒棄「天賦」迷思,切莫以沒有天分為由自斷潛力後路。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信念,有時強大到幾乎可蓋過事實。 那打造潛能從何開始呢?作者收集許多少年有成或累積十幾年經驗的運動、棋弈、芭蕾、古典樂業界專家、以及數字單字記憶力比賽常勝軍的經驗,並從中歸納出四步驟: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心投入=>開闢新路。 但某些如西洋棋、圍棋等燒腦活動應該與智力(先天差異)脫不了關係吧!不,在初入門時,智力高的學生確實能更快掌握要領,但久而久之,因興趣而持續練習的學生反而能扳回一城,這就是為什麼競賽中總難預測冠軍(當然別忘了龜兔賽跑的道理。) 最後刻意練習教學前景上,作者提到傳統教學法注重知識傳授,但刻意練習教學法已有實例證明學生的參與度將更高,成績也更好。成年人也能利用刻意學習法持續進修,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洪流下,掌握個人發展。 延伸閱讀: 麥爾坎.葛拉威爾《異數》 馬克.路威森《調諧》 《他改變了美國,也改變了世界:富蘭克林自傳》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